學校以培育學生正面的價值觀和態度為方向,運用生活化的題材,整合包括品德及倫理教育、公民教育、國民教育(包括《憲法》、《基本法》及國家安全教育)、禁毒教育、生命教育、性教育、媒體及資訊素養教育、可持續發展教育、法律框架下的人權教育等不同跨學科價值觀教育範疇的學習活動,為學生提供全面的學習經歷,並加強彼此之間的連繫,促進學生的全人發展。
早禱及週會
目的:
1.培育學生持守正面的價值觀,實踐良好的生活態度和行為。
2.培養學生對本年度的關注事項、社會時事的關注及責任感等,加强學生對學校的歸屬感。
安排:
星期一:健康操
星期二:普通話分享
星期三:升旗禮、常識、宗教、德育分享
星期四:早讀及好書推介
星期五:英文分享
個人成長教育旨在協助學生:
發展個人潛能和健康的自我概念,積極面對生活上的挑戰及有效地解決問題;
促進群性發展,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;
培養勤奮進取的學習態度,掌握多元化的學習技能,邁向終身學習;
培養積極的處事態度,認識各種職業的資訊及技能,為未來事業的發展奠定基礎。
小學生涯規劃教育旨在培養高小學生認識自我、個人規劃、設立 目標和反思的能力,以及認識升學及事業發展的機會和選擇。
本校舉行了職業博覽活動,包括醫護人員、產品設計師、YouTuber等職業,讓三至五年級同學學習個人規劃及訂立目標,探索不同職業的工作內容和要求,為日後升學及選擇職業作好準備。
目的:
1.幫助學生逐步適應課堂學習。
2.增強學生與學校、教師及同學的聯繫感,營造守望相助的校園氣氛。
3.識別及支援有情緒問題的學生。
4.培養尊重生命及堅毅態度,提升學生歸屬感。
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於1997年將每年9月10日定名為「敬師日」,望在學期伊始,即憑藉慶祝這個節日,提醒教師和學生「敬師愛生」的精神,以弘揚師道,讓師生建立彼此互信互愛的教與學環境。